今天的筆記由Paul寫下。
「把國民黨推翻了,臺灣就進步了!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上個時代的年輕人,尤其是充滿熱血的那種,真的如此想著。
但事實上,當然沒有。問題反而變得更複雜了。
今天,我們正著看著,有著民主名字的臺灣,政府對誰選擇了寬容,對誰選擇了沉默,對誰選擇了伸出利牙。
在這片不西不中不台的土地,對於西方,我們接受了消費主義,卻少了資本主義拓荒時期的公正效率精神,對於社會主義,學會了大量補貼,卻沒有學會對於公共財的維護與尊重。對於中華文化,我們落入了國立編譯館的制約,以為中華思想就是「守舊、無能」的考卷試題,卻不知道西方正在大舉吸收漢學,展開了西中思想融合。回過頭來,對於腳下這片土地的多元文化,我們精巧的把它們包裝進了課本,便放在了書桌旁,繼續維持著某個義務教育創造的本位觀點。對於民主,我們倒是先學會了搓湯圓,卻還沒學會嚴復說到的「激發國人之個人力量的發揮」的民主之必要性,依舊讓大象去爬樹。
對於這樣的國家,年輕人正在迷失,以現在的生活為恬靜,而那些憂慮的、最有精力的人才世代正在出走,但事業有成的老人卻正在回流。
以前的這裡是貪婪之島,現在的這裡卻是迷失的島。
矛盾與衝突,妥協與理解,在這裡每天上演。
而身在這樣的故事當中,換個角度來看,改變的需求很大,可以讓人發揮創造力的機會反而很多,我們年輕人,有潛力,也有必要寫下更多值得改變的篇章,對於「我們是誰?」「未來在何方?」「所以呢?」的焦慮感,勢必要把這樣的憂慮轉化成創造性的動力,不然空轉在一片暴風雨當中,那真的是最危險的一件事。
帶著完全的夢想和創造力和美好世界的願景
卻被一顆番薯打敗了…
除了人才流走 難道沒有更好得辦法?
Wondero 救救我們
Wondero不是超人,也是平凡人,但我們會用我們能提供價值的方式做下去的 =p
然而就算推翻了整個體制,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就不再野心勃勃嗎?
改變是否意謂著從一個體制到另一個體制,從一種制約到另一種制約?
野心是事實,沒有野心卻只是概念。
而那種焦慮讓人意識到體制的存在,卻也很容易令人變得憤世嫉俗或犬儒主義,
觀察它,但不要認同它。
Reblogged this on G他的地盤….
我到現在仍是想著我可以怎麼改變,然後累積更多的需求跟經驗,尋求任何一個改變的可能。
「把國民黨推翻了,臺灣就進步了!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這句話嚴重低估國民黨專制台灣幾十年建立的關係網絡和累積的財富,此優勢絕非一兩次政黨輪替就能改變的情況。某種程度上,正是源於國民黨對台灣政治和社會的強大宰制力和,公民對國民黨富可敵國的情況認識不清,才讓我們走上迷失的道路。